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身份证、个人简历、手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快递外卖等单据都包含着个人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一旦管理不善,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近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盗用,而导致个人财产蒙受巨大损失的例子屡见不鲜。
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同时也为个人信息安全防护带来更大的挑战。新时代下如何为个人信息筑一道“安全防线”?中邮消费金融提醒广大消费者,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仅需要政府、监管部门、企业联手共建安全壁垒,更需“从我做起”,提高金融安全知识,谨防个人信息泄漏。
防患于未然,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漏时有发生,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要从“源头”防止信息泄露。
1、谨慎使用免费WiFi。随着国内公共场所的增加,免费WiFi也相应的增多,不法分子可利用WiFi植入病毒以盗取个人信息。因此,使用免费WiFi时,尽量不进行网购和网银的操作。
2、不同APP使用不同密码,设置“数字+字母+特殊符号”组合的高安全级别密码。同时建议大家金融类APP使用与其他软件不同账号密码,如遇某一账号信息泄露,还可及时止损。
3、身份证件保管好,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证件转借他人使用,提供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办理业务时,应在复印件上标明用途,如“仅供办理×××业务使用”。手机相册也不要长时间留存证件照片,如手机遗失,易被居心不良者利用。
4、妥善处置银行收支单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对于含有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的单据凭证要及时销毁,随手扔掉很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5、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和邮件。在任何情况下,法院及警方都不会要求用户告知自己的银行账户、卡号、密码或向来历不明的账户转账,如遇到此类情况,应立即予以拒绝。
6、注意网络及社交平台的隐私保护,不轻易发布带有个人信息的内容或图片。此外不要猎奇或贪图小便宜,不要轻易点击别人分享的链接,尤其在操作具有商业性、支付性等涉及财产安全的行为时,要格外谨慎,多留个心眼。
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如何补救?
事实上,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能将信息泄漏的几率降到最低,但可能百密一疏,一旦发现个人信息泄漏应该怎么办?不要惊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动,及时补救。
1、如今个人信息往往和银行账号、密码等重要的信息联系在一起,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应该马上修改重要的密码,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如发现因个人信息泄漏造成信用卡被盗刷,还要在发现后的第一时间拨打银行客服热线挂失并冻结账户。
2、发现个人重要信息被不法机构窃取,可向公安部门、监管机构、工商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或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通过正规官方渠道对违法分子进行追踪,在尽力挽回损失的同时,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遇到问题,及时补救;没有问题,提前预防,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人人有责”。在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作为银保监会批准持牌的消费金融服务正规军,中邮消费金融已经建立起覆盖消费者信贷消费全过程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未来,中邮消费金融将继续帮助消费者提升金融知识和技能,切实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与合法权益。